人民日报评论:网购医疗器械,风险提示不能忽略
一键下单方便、人民日报省事,评论向来是网购网络购物的优势所在。不过,医疗如果打算在网上购买医疗器械,器械那您可能得更谨慎一些。风险最近,提示有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手术器械,忽略因操作不当被送医救治。人民日报类似事件在多地均有发生,评论反映了网售医疗器械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网购
医疗器械市场增速快、医疗空间大,器械被不少人视为“最值得投资的风险赛道之一”。一方面,提示国产医疗器械在创新研发、进口替代、技术攻关等方面显著成长,产业规模和发展态势都有不小的“加速度”。另一方面,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的加持下,家用医疗器械有了全新的销售通路、多元的营销途径。国家药监局披露数据显示,全国进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备案数量从2020年10月的2万个升至2021年11月的7.3万个。可以说,上网触网的新尝试,正在打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新天地。
市场前景欣欣向荣,但随之而来的发展隐忧也不容忽视。现实中,一些网络商家常以“操作便捷、安全有效”作为家用医疗器械的主打卖点,利用和买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诱导他们购买具有中度甚至较高风险的医疗器械。比如,有售卖半导体激光脱毛仪、夹鼻止鼾器的商家,把产品描述为“美容仪器”“家用仪器”。与此同时,部分销售补牙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商家,不出示许可证明,或是没有展示医疗器械的销售资质。从偷梁换柱,到含糊其词,再到刻意隐瞒,商家的种种不规范做法,容易让消费者忽略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买回来的产品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图源网络,作者:高岳医疗器械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不管是在线上销售,还是在线下买卖,经营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将展示注册信息、备案信息的要求落实到位,把产品的使用说明提示到位。这既是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负责,也是对其自身发展的保护。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管理法制体系日趋完善,在医疗器械网络交易行为不断规范的背景下,越是守规矩的企业,越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肯定。
而从平台层面来看,对医疗器械企业的监管,也要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在去年底召开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工作交流会上,几家平台企业交流了落实平台管理责任的经验。有单位与药监部门充分沟通,定期上报,快速对接,探索政企联合共治的方式;有网站实行“智能核查+人工二次审核”的方式,对入驻的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监督;有平台建立“商家学习中心”,定期对入驻企业进行普法教育。这些主动消除内部风险的创新举措,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朝着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相较于其他商品,医疗器械的专业性更强。正因此,消费者在网购医疗器械时,有必要提前做点功课,对于有“仅限医疗机构使用”“禁止无处方配戴”“应由经专业培训的人员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等提示的产品,谨慎购买使用。对于没有提供医疗器械产品证件或备案凭证、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商家,更是不可轻信。消费者主动提高防范意识,医疗器械经营主体、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职能部门不断做好网络销售监管工作,医疗器械才能更好地被用于缓解伤痛、治疗病患,其市场发展才能更加健康、更有前景、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知识)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开幕
- 猪价连涨止步 二育“降温” 猪价为何走低?
- 银保监会:截至2023年1月末 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
- 加拿大至深圳盐田港罐箱进口LNG首航成功 实现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LNG罐箱首单交易
- 10余股涨停!“中字头”持续暴涨,原因找到了?医药集体低迷,这个概念领跌......
- 韩国央行按下暂停键,维持基准利率在3.5%不变
- 加仓百亿,外资巨头为何看中贵州茅台?
- 长安期货:供需及库存去化压力不减 钢材期价或偏弱震荡
- iPhone 14 Pro机型交货时间拉长,摩根大通已下调苹果目标价至151美元
- 美国科技补贴先打痛德国!特斯拉想将电池生产搬回美国
- 芯源微晶圆加工设备放量净利增1.5倍 坚持自主研发15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 王一鸣:要下决心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 玉渊谭天:中美防长谈了什么?
- 电信业最大规模裁员!爱立信瑞典裁千人还不够,全球要再裁8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