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权益基金亏损 投资误区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2022年一季度,超成A股阴晴不定,权益3月中旬的基金调整尤为剧烈。在此背景下,亏损公募产品大面积出现净值回撤。投资Wind数据显示,误区2022年第一季度,浮出主动权益类基金2022年内大多出现亏损,水面平均亏损14.63%,超成取得正收益的权益基金不足100只,亏损基金占比超九成。基金截至目前,亏损绝大多数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仍未回正。投资
对于基民而言,误区当下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浮出“投基”姿势,极有可能令“浮亏”转换为实际亏损。尤其是伴随国内外宏观环境不断变化,基金投资本身已然迎来了挑战。无论是2021年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主题、周期类主题基金,还是已调整了一年多的医药主题、消费主题基金,都没能在今年逃出震荡下跌的“牢笼”。这或许意味着,依赖于赛道型基金获取收益的投资思路需要作出改变。
不仅如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有关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教育内容鱼龙混杂,诸如“定投”“分散投资”等专业术语常常被混淆概念,凡此种种亟待纠偏。
赛道基金“不香了”?
2019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行业板块之间的分化不断加深。赛道型(通常指行业主题)基金就此迎来了高光时刻,从2019年、2020年的消费、医药主题基金,再到2021年的新能源主题基金,近三年以来,在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度TOP10榜单上,赛道型基金永远是主角。但在今年的市场上,赛道型基金的业绩普遍遭遇了“滑铁卢”。
“我买了不少主题基金,医药、白酒、新能源汽车、稀有金属、半导体等”,一位有着3年以上投资经历的基民告诉记者,他在过去两年曾获得了一些收益,但这些主题基金今年以来普遍处于浮亏状态。至于为何热衷于投资主题基金?他谈道,“主要是看到了第三方平台上的推荐,这些平台上的‘社区’里经常有各种推荐帖,我一般只买热门基金。”
在被问及“买基金之前,是否会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时,上述基民表示,很少会去关注基金经理,更多是去了解行业本身的一些变化、政策信号等。
这位基民的“选基法”可谓颇具代表性:凭感觉、追热门。从某种逻辑上来说,部分热门主题基金确实能够覆盖“风口”行业。然而,且不论“追热门”极有可能买在市场高点,更为重要的是,赛道型基金并非适合所有的基民,投资这类基金需要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严格意义上,“目前被市场解读成赛道型基金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行业主题基金,其产品投资范围较明确地限定在个别主题或行业上;另一类则是基金经理重仓少数几个行业或者板块的主动管理类基金。”盈米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邹卓宇指出。
他解释,投资以上两类基金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一样。首先,投资行业主题类基金,需要预先对板块和行业的未来基本面有一定判断,同时需要了解产品的定位,根据自我判断来选择是否要投资这个赛道及哪些产品更贴合自己的投资需求,如果对于赛道的基本面预判出现偏差,自己也需要承担产品的业绩回撤。其次,对于行业主题集中度高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投资者则更需要了解基金经理整体投资框架以及在重仓行业主题上的投资能力。另外,对于自己投资的期限也需要有合理规划,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有效,长期大概率能为投资者赚取到合理回报,但这类基金经理也可能存在短期回撤较大、投资目标着眼长期而导致产品业绩兑现周期较长等特点,以上特点也是投资者选择这类基金经理前需要了解的。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则提醒,一般情况下,主题基金会集中投资某个主题或赛道,这种高度集中的配置策略往往会带来更高的尾部风险。例如,当基金投资的赛道景气度下降,或估值过高时,该类基金的跌幅会明显高于市场。
他认为,在投资主题基金时,一般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首先要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是否胜任,包括研究背景、历史业绩等;其次,还要深入了解行业背景,包括技术水平、国家政策、市场前景等;同时,还要了解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是否合理,未来还有多少涨幅空间。
定投≠降低投资风险
除了赛道型基金,在今年的震荡市环境中,备受机构推崇的基金定投似乎也“失效”了。
有投资者表示,自己从去年8月开始定投了5只偏股型基金,有主题基金,也有非主题基金,但截至目前,只有1只产品略有浮盈,其他4只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亏。与许多基金“小白”一样,这位投资者因为接触公募基金的时间不长,所以选择了被贴上“省心又稳健”标签的基金定投,但亲身经历了最近一年的市场后,目前对于是否还要坚持下去,她举棋不定。
通俗来讲,所谓定投是指在固定时间点,以固定金额分批投入同一只基金。理想状态下,当市场处于下跌时,基民可通过“定投”来降低平均持有成本,待市场上涨时再获利止盈。目前,定投往往被描述成降低持仓成本、平滑波动的“神器”。
不过,在招商基金策略分析师潘睿莹看来,不应当将定投神化,其本质上只是一个管住基民手脚的投资策略和纪律。很多基民都试图去猜测市场的顶部和底部,但实际收益寥寥。历史上A股每日涨跌幅往往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情况,也就是“大涨大跌”出现的次数比较少,更多的时间都在“小打小闹”。换言之,未来难以预测,普通基民需要“以不变应万变,以定投应乱投”的方式来做好风险控制、仓位管理,不困于心(猜测低概率的行情),也不乱于情(被市场情绪带着走)。 她建议,一般来说,定投可以用作建仓策略、追求高位解套和财富管理三种用途。
池云飞指出,定投出现浮亏也很正常。例如,起始买入点价格过高;或者出现黑天鹅事件,投资标的突然大幅回落。他亦强调,定投本身不能改变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也不是一种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策略。定投的最大作用是帮助投资者养成一个定期将部分当前现金流“存起来”变成未来现金流的理财方法。不过,如果投资标的本身是优质资产、具有长期高回报特征,只是短期波动不可控,定投的亏损一定会是暂时的。坚持长期定投能将闲钱以更高的长期收益率“存起来”。
他认为,是否采用定投,其实因人而异,且视情况而定。“如果投资者手上有一大笔钱,而市场又处于底部,这个时候把钱分成好几份,分批投入显然不合适。”
邹卓宇也谈及,投资者需要明白在市场下跌行情中,“定投”一样会出现浮亏,但好处是摊薄了基金资产持有成本,进而提升了基金在上涨行情时的收益。他具体解释,“定投”是需要投资者保持长期良好的投资习惯,通过持续的投入减少市场波动对于持有资产的影响,并利用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属性来获取收益,投资期限较短的情况下,“定投”带来的收益并不稳定,出现一定浮亏也是正常现象。另外,若投资者对于市场未来走势没有判断能力,保持稳定的“定投”策略通常是比较好的选择。
杜绝无效的“分散投资”
其实,最无厘头的“投基”方法莫过于“海王式”广撒网买基金。今年年初,一位基民用1万元购买了1314只基金的故事上了新闻热搜;2021年的一则旧闻也提及,有一位基民“小伙伴”为了所谓的分散风险,自2020年开始,陆续买了1000多只基金。
虽然这种极端情况只是个例,但现实中,不少基民对于分散投资的理解也存在误区。
就专业角度来看,业内人士普遍不赞同漫无目的、随意选购基金产品的投资操作。邹卓宇指出,分散投资的作用是规避极端风险对于持有组合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升投资的持有体验。基金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对自己买入的基金产品有足够了解,不应仅凭产品名称来判断基金产品的投资特征。部分投资者尽管买了多只不同的基金产品,由于对于基金产品了解不够,导致产品投资方向仍比较集中,起不到分散投资的效果。
池云飞则谈道,从狭义的配置角度看,分散投资就是让我们将闲钱分散地投资在债券、股票等资产中,尽量不要押注赛道,以避免尾部风险,通俗地讲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广义分散投资,意味着要将自身年龄、收入、支出、居住等情况考虑在内,在保险、房产、固定收入、债券、股票等资产间做合理分配。
整体而言,今年的市场环境增加了基民选基的难度,依靠基金赚钱也更难了。这更加说明,选择正确的“姿势”购买基金,意义重大。
邹卓宇分析,购买基金是一种投资行为,需要投资者充分了解各类信息,这是提升获取收益概率的一个大前提。经济大环境上,目前国内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复苏的力度仍较弱,海外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乌克兰局势的不确定因素还在持续,年初至今股市整体出现幅度不小的回调,短期内可能还会处于震荡磨底的行情中。
为此,他建议配置一些持仓相对分散,风格比较均衡的基金经理,或者配置由多只基金构成的投顾基金组合。当然投资者也不需要对股票市场过度悲观,市场回调后估值下降,配置权益类基金的性价比正在进一步提升。
池云飞则建议,一方面(基民)要坚持长期投资,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经济情况、政策背景及市场环境。这样做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市场所处的阶段,并对未来的投资结果有更好的预期。
相关文章
- 选资本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要求明确了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22日消息,为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2025-07-06
- 当地时间8月25日,据英国政府官网发表的声明显示,英国与乌克兰签署了相关协议以分享工程专业技术,英国承诺提供新的一揽子支持,帮助乌克兰重建受到破坏的基础设施。2025-07-06
- 新华社太原8月25日电题:山西: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外送电量增长迅速新华社记者梁晓飞、王劲玉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全力运行,每天约有1500万千瓦时电量输往京津唐、华中、山东等地……在山西潞光发电公2025-07-06
在华韩企经营环境变得困难?韩中经济能否继续双赢发展?中国大使回答韩媒13问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8月25日消息,8月24日,韩国《中央日报》刊登对邢海明大使的专访。邢海明在采访中就中韩关系、中美关系、半岛关系等回答了记者提问。1. 今年8月24日是韩中建交30周年。对于2025-07-06- 11月20日,第五届北京责任展暨《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等出席会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显示,2022年,中国民2025-07-06
- 企业供图即便被视为行业标杆的房企,在房地产调整期,也无法独善其身。8月24日,中国海外发展公布,202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合约额1385.0亿元,同比下降33.2%;实现营业收入1037.9亿元,同比下2025-07-06
最新评论